为弘扬雷锋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3月,我校新媒体艺术学院党员服务站在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雷锋盲盒行动”。活动以创新盲盒任务为载体,通过12项趣味实践任务,引导学生感悟雷锋精神,践行奉献理念。
创新形式: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探索”。“雷锋盲盒行动”通过12项随机任务,包括为食堂阿姨写感谢卡、利用AI与“雷锋”对话、参与校园清洁等。这种设计巧妙打破了学生对红色教育的刻板印象,让抽象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可触摸、可参与的实践体验。

深层意义:在“小行动”中见“大精神”。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雷锋精神的当代性——它不仅是历史记忆,更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资源。AI对话环节引导学生思考: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雷锋精神如何与数字化社会共生?校园清洁任务则让“奉献”从宏大叙事落地为具体责任。这些设计直指一个深刻命题:雷锋精神的生命力,正体现在它对不同时代的适应性。

育人实效:从“活动参与者”到“精神传承者”。活动结束后,许多学生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感悟,形成二次传播。这种“实践-反思-传播”的闭环。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创新尝试,更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回归——信仰的种子,唯有扎根实践的土壤,方能生长为参天大树。当青年一代主动将雷锋精神与时代命题链接,便是对“红色血脉永续”最有力的回答。